铁帽子五连

“端起三八枪,刺刀闪寒光。带上铁帽子,叫敌把命丧。英雄的铁五连,是冀鲁边的好儿男,坚持在边区,战斗在平原……”这首当年歌颂“铁帽子五连”的歌词,使我的思绪回到了当年在五连的日日夜夜。

所谓“铁帽子”是指日军的钢盔。整个连队全部是用缴获日军武器装备起来,人人头戴钢盔,手持三八大盖枪,身着日军军服,不管何时都保持战斗人员150人以上。与日军的区别只是在臂章上订有“八路”字样的符号。所以群众都誉称他们为“铁帽子五连”。连队有轻机枪4挺,其中日式歪把子机枪两挺,有一挺是当时日军最新装备,也是我冀鲁边区唯一的一挺可一次装弹50发的新式轻机枪。这个英雄的连队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冀鲁边区是无人不知,无人不晓。特别是日伪军对这支“假鬼子真八路”连队谈虎色变。1941年被冀鲁边军区授予“铁帽子五连”称号。这是抗战中冀鲁边军区部队唯一授予荣誉称号的连队。

英雄的部队都有光荣的历史。七七事变后,全国军民奋起抗战,河北省沧县仉小庄(今属盐山县),有一大户人家,主人叫仉鸿印,他在原来的护乡民团的基础上,于1937年组建了一支民间抗日武装。同年底,这支地方武装在盐山县杨小营加入共产党领导的“三十一支队”,编为二十路军,仉鸿印任指挥。到1938年7月改编为八路军东进抗日挺进纵队下属的津南支队,这时我党派出大批干部到该部队开展工作,八路军永兴支队政委李宽和同志调任该支队政委。1939年冀鲁边区第十六团二营,被肖华带到山东开创新的根据地后,该支队4个连队改编为一一五师教导第六旅第十六团二营四、五、六连。仉鸿印任第二营营长,后调任冀鲁边区第一军分区副司令员。教导第六旅第十六团第五连的第一任连长周永贵,是位老红军,在边区抗战中牺牲。第二任连长郝延良,也是位老红军,随一一五师东进纵队到冀鲁边区后,战斗了整整8年。后来随部队进军东北任十七师五��团第二营营长,不幸于1947年在吉林万金台战斗中牺牲。第三任连长刘文杰,在1941年的一次战斗中失踪。第四任连长周连芳,任职不到半年就调到教导六旅政治部任组织干事。我是在1942年初春时调任“铁帽子五连”任第五任连长。

这个连队是我军在冀鲁边区主力部队中的主力,战斗力特别强,使日寇伪军闻风丧胆。抗战中与敌百余次交手,以及到后来的解放战争,最后到解放海南战役,从来都是打得坚决勇敢。如:1946年我军在攻打长春飞机场战斗中,该连担任攻打朱家窝棚据点,干部身先士卒,勇猛冲过400米开阔地,发起冲锋,仅一个小时,迅速占领朱家窝棚。战后有15名干部战士被评为“战斗英雄”。师授予“英雄连”奖旗一面。1947年在著名的四平攻坚战中,该连曾担任攻击设有强固工事的大白楼据点。这场战斗,打得非常残酷,每栋楼房、每个碉堡都要靠炸药包、爆破筒、手榴弹夺取,每前进一步,都要反复争夺,白刃格斗,双方伤亡很大,全连人员伤亡过半,战后获师授予“冲杀决胜”奖旗一面。再如:1948年9月12日至11月2日,在辽沈战役中历家窝棚阻击战中,“铁帽子五连”(已改称第四野战军第六纵队十八师五十二团二营五连)在历家窝棚担任切断廖耀湘兵团回撤沈阳的退路,夹击国民党新六军的任务。由于五连灵活勇敢,抢先占领了历家车站制高点有利地形,截断了敌沿公路和铁路撤退的道路,给全歼廖耀湘“西进兵团”创造了条件,得到上级表彰。战后荣获“英勇顽强”奖旗一面。还如:在渡海解放海南岛战役中,“铁帽子五连”和“模范连队”第八连并肩向海南岛西部重要港口北黎、八所追击前进,敌防线一层层被突破,敌人一股股被击溃。五连“以乱对乱”,打得敌人不知所措。战斗英雄陈吉林英勇牺牲。战后“铁帽子五连”荣获集体记一大功,并授予“英雄顽强”锦旗一面。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,赫赫有名的“铁帽子五连”身经百战,始终保持着英雄连队的本色。海南岛解放后,部队进行整编时,“铁帽子五连”编为第一三二师三八五团(后又改为三九六团)二营五连。现整编为一三二旅四营十一连,驻海南屯昌。原冀鲁边军区授予的“铁帽子五连”光荣旗帜,仍挂在十一连荣誉室的墙上。

实事求是说,我的前任为建设这个连队做出很大的贡献,打下了良好的基础。冀鲁边军区及第一、三分区、第十六团首长对这个连队也是十分重视,从人员到装备都给予了特别关怀和支持。1942年,我任连长时,是抗战最艰苦的时期,为保存我军实力,冀鲁边区的部队大部分都调到清河军区垦区保存休整,以避敌“扫荡”锋芒。冀鲁边区一分区就留下“铁帽子五连”就地坚持游击作战,其艰难困苦可想而知。抗战期间我率领这个连队前后长达两年半之久,经历过许多战斗,例如乐陵大桑树突围战,遭日伪军10000多人合围,为了掩护主力,我十六团两个连,县政府地方部队两个连、两个区中队,我带五连和黄副旅长向西北突围,其余自行突围。突围部队面对众多之敌,毫无畏惧,同仇敌忾,拼死突围,除五连和少数部队完整突出来外,其余大部同志英勇牺牲。又如大马家被敌包围从早上5点多钟打到晚上9点多,才突出重围,伤亡60多人,将近连队的一半。这个时期正是敌人反复“扫荡”,冈村宁次的“囚笼”战术,一天之内被敌合围一二次,连续多天与敌周旋合围与突围,袭击与摆脱,拔点与转移,成了家常便饭。这些残酷难忘的战斗深深铭刻在我的记忆之中。